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建筑垃圾存在的問題,實現我國建筑垃圾的循環再利用,應大力進行建筑垃圾循環利用的技術創新和研發制造建筑垃圾循環利用的處理設備。采取建筑周期全過程的管理模式,形成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再生原料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環模式。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也能取得更大的經濟利益。
1、應從源頭上加以控制,在建筑全過程中都注重減少建筑垃圾產生。
2、制定相關限值標準和鼓勵政策。制定相關的建筑垃圾產出標準作為法律依據,對建筑垃圾的產生量予以控制。
3、分類處理和循環使用建筑垃圾。對建筑垃圾進行分揀、集中,將其中可作為原材料再生利用的成分進行分選、加工、再利用。例如,廢鋼筋、廢鐵絲和各種廢鋼配件等金屬,經分揀、集中、重新回爐再加工成金屬制品;廢竹木、木屑等則可用于制造各種人造板材;混凝土廢料可用于制作砌塊、鋪道磚、花格磚等。從而實現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再生原料的循環模式。
4、應大力研發建筑垃圾循環利用技術和機械設備。建筑垃圾不同于生活垃圾和工業垃圾,其80%以上是廢建筑材料,毒性輕微或無毒,雖然不須經過復雜的處理過程就可資源化循環利用,但需要集收集、篩選、破碎、輸送轉運系統于一體的大型機械設備。目前,建筑垃圾之所以沒很好地循環再利用,關鍵就是缺乏處理設備。建筑垃圾回收處理,實際上是把功能不同的破碎設備、篩選設備、傳送設備及除去雜質的設備合理地組合在一起的生產工藝過程。應大力研發建筑垃圾循環利用技術和機械設備。